還有命運,你的那一部分是何等的渺小啊?——《沉思錄—卷五.廿四》人不過是其極細小的一部分,人的存在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點——這些道理我們懂,但我們亦不懂。
或許你會為他們生存的情況而難過,但他們有極偉大的心靈力量,這是我先前從不了解的。有趣的是,雖然我母親深受這些話語感動,但我想她自己卻不會說得這麼深入精采。
羅伯和約翰談到這個故事,都忍不住熱淚盈眶。她面對了生命中兩種最基本的本能:對食物的需要,和投入溫柔女性懷抱中的需要——因為她提供的希望和安全,唯有母親才能給予。我了解到的第二件事是,這些人不要施捨,他們要的是機會,是可能性。約翰雖然身為這個時代最傑出攝影師,但因為感受到那一刻的深沉和私密,因此決定不拍攝這個鏡頭。最重要的是,我們會喪失整個世代的兒童:和我們的子女同樣珍貴的兒童。
由她的眼中,可以看出她的掙扎。如若不然,他們就得付出代價,外加利息和罰鍰。尤其,無論是「藻礁 vs. 三接」或「食安 vs. 經貿」,民選政府努力設計許多措施、試圖在衝突的價值中取得平衡,這些行政措施也還可以在國會再次檢討
在爭辯公投議題時,他們或痛罵民進黨背叛、或標舉自身的道德正當性。可惜國民黨放棄國會議員的權利與責任,不進行深入的政策辯論、不提出可行的替代方案,反而把議場當街頭、並企圖藉公投案鬥爭執政黨,甚至是企圖製造缺電或經貿危機、製造人民與政府雙輸的治理困境。而如果被迫修改決策(建三接減空污、對美公平貿易),台灣人民將付出慘痛代價(行政院說帖)。同樣的,任何人類的活動都必然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,護藻礁團體所訴求的絕對標準根本不可能實現。
Photo Credit: 人本教育札記 公投設計:是非題 vs. 申論題 事實上,訴諸公投解決複雜的政治社會議題,本身就往往是過於理想化(拒絕不完美的代議民主)的行動。這幾個月我們經常聽到公投正方說:「尋找替代方案、維持充分供電(發展經貿關係、準時結束投開票程序、處理核廢料⋯⋯)是政府的責任。
文:陳俊光(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) 年底四大公投案的訴求,都在否定執政黨的既定政策。但我們也必須謹慎使用。to suffer意指「把它視為與己有關、必須被思考涵容、不可能完全排除」,與克萊恩提出的「depressive position」有關,對事物有較完整的認識,是較為成熟的反應。依此,這次公投提案正表現了「to have」的態度,好似人類可以完全不使用添加物、可以完全不對自然環境造成影響。
但是,當成人必須負起思考並解決問題的責任時,很有可能會退化回初級歷程,畢竟「享樂原則」更輕鬆愉快。林為洲委員說:「應該嚴肅思考不開放萊豬也能加入CPTPP的策略。」我們當然不能因為副作用就廢除解藥,否則正落入了前述的failure to suffer。學者比昂(W.R. Bion)則提到capacity to suffer,主張「能夠忍受挫折與不完美,才能思考並形成知識」,認為「無法忍受挫折與不完美」failure to suffer意味著「沒有能力進行思考、形成知識」inability to know。
尤其,無論是「藻礁 vs. 三接」或「食安 vs. 經貿」,民選政府努力設計許多措施、試圖在衝突的價值中取得平衡,這些行政措施也還可以在國會再次檢討。在其他間接民主有所不足之時,則以審議式民主補救。
個體在成熟過程中,會發展出次級歷程,學會考慮現實狀況,此即「現實原則」。但是他忽略了:進入公投就只能是是非題,只有在議會裡、或是透過審議式民主(仍須回歸議會議決),才有申論題的可能。
而政府決策則體現了「to suffer」,努力減少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傷害、並從中謀取最大的公共利益。人們在解決問題時,過份樂觀的「享樂原則」 佛洛伊德指出:嬰兒的心智運作會遵循無意識/本我(Unconsciousness, Id)的初級歷程,專注於需求(慾望、願望)的滿足、而無視於邏輯的矛盾或現實的限制,此即「享樂原則」。依據以上陳述,成年人的思考應該都會依循現實原則。經過這段時間的討論,我們知道,對於公投正方揚言要捍衛的價值(生態、食安),政府已做了許多努力。人類在食物中使用添加劑由來已久,食鹽與食糖都使用數千年、可能致死或致癌的硝酸鹽/亞硝酸鹽也已被使用數百年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這樣的做法,更是「以直接民主之名、行破壞民主之實」。關於此,柯文哲難得說對了「公投題目實在很爛⋯⋯不應該是是非題、而應該是申論題」。
關於直接民主(公投)被濫用的風險,學者法比奧(Udo Di Fabio)說道:「是一種帶著副作用的解藥(針對代議民主之不足)。總之,公投被形塑成理想與XX(妥協、投機⋯⋯)的對決。
to have意指「把它視為外來且可以排除的」,與另一位精神分析學家梅蘭妮・克萊恩(Melanie Klein)提出的「paranoid-schizoid position」有關,是較為原始的反應模式。值得注意的是,「申論」就意味著不同主張的妥協,也就是曾被覺青們(尤其時代力量)汙名化的「喬」(事情)。
製圖:人本教育札記 面對身體病痛或其他不可慾的事物,精神分析學者漢娜・席格(Hanna Segal)提出了兩種態度:「to have」vs.「to suffer」。」卻不提出可行方案,也是類似的心態。至於那些存心破壞民主的野心政客與境外勢力,道德呼籲自然無用,只能訴諸適當的民主防衛機制(如台灣基進倡議的「外國代理人登記法」),才能避免公民投票被惡意濫用。期許仍然珍惜民主的意見領袖們,將公投保留為不得已(民主秩序或國家主權遭到重大威脅時)的救濟手段。
庶幾能將副作用減到最小。相對的,在公投連署期間,許多理想主義者宣稱的「透過公投促進溝通、得到最好的解決方案」,只是美好的神話。
然而,其中的「護藻礁」與「禁萊豬」獲得不少親綠社運人士的支持。而這些都被拒絕妥協的發起人有意無意地忽略。
然而,這樣的提案也會獲得眾人支持,因為它們符合人們最省力的心智運作模式。依此,過於簡化/理想化的公投訴求,正表現了failure to suffer(添加物與環境影響)與inability to know(關於經貿與乾淨發電)。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」正是這樣的退化表現。考慮到劑量與飲食習慣,這些添加物(還有其他許多種)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遠大於只添加在飼料中的萊克多巴胺。本文經人本教育札記授權刊登,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:公投案的理想與現實—後設心理學的觀點 延伸閱讀 【四個公投的公民課】保育與開發只能對立嗎?擁有7000年歷史的,是地質藻礁還是藻礁生態系? 【四個公投的公民課】過去反對、現在同意就是「雙標仔」嗎?對議題的掌握度,可能導致立場大變 【四個公投的公民課】選舉「投廢票」是一種意見表達,但用在公投上可能與你想的不一樣 【四個公投的公民課】煽動恐懼、破壞施政、製造民怨,在野黨如何操縱公投成為得利工具?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
土耳其統計局(TurkStat)3日公布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年增率,一如外界預期突破20%,來到21.31%。物價飆漲,店家每隔幾天就得重貼商品標價。
他明明話中有話,批評時政卻不指名道姓。親友於婚禮時贈送1公克、半公克、四分之一公克金幣給新人,本來是土耳其人習俗。
」 里拉兌美元今(2021)年以來已狂貶約45%,光是11月就貶值28.3%。」他告訴中央社記者:「不過風水輪流轉,危機會結束,也會重新開始,我們早就習以為常。
本文由含垢忍辱网最新中国有哪几位著名的歌唱家名字(中国有哪几位著名的歌唱家)含垢忍辱网的认可,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,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,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“最新我眼中的春天图片征集(我眼中的春天图片)”